查看原文
其他

背部刮痧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为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阅读与转发,即日起本公众号平台与陆氏药膳将发起一系列活动以回馈各位粉丝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参与方式:在文章底部留言并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获取您的朋友对您的留言点赞,超8个❤,即可获得奖品。


赶快去留言区留下您的精彩点评吧!!!

这次我们的奖品是:




来源:中医技术殿堂


刮痧症状·痧的颜色:

深红色——热症           

鲜红色——阳虚火旺

乌红色——真带           

黑——寒症

紫色——湿疹             

淡青,发紫块——气虚血瘀

青紫色——内寒重         

紫黑而暗——血瘀发寒

紫红色——湿热           

大面积温紫——心寒


痧入骨的程度:

 小点状——毒素堆积在表皮

 中点状——入骨于毒素较深

 大点状——入骨于骨髓较深


部位分析:

颈椎——落枕、咽喉炎、颈椎病变

大椎——全身气血运行不畅

脊椎——睡眠质量偏差

右肩颈——劳累过度

左肩颈——用脑过度

左天宗——胆囊病变,胆汁粘稠

右天宗——环跳内分泌失调,妇科疾病,小气泡代表轻度的经络不通

肩颈部位出现紫红色的痧属于肩周炎

肩夹缝有痧属于淋巴排毒不畅

痧症辨别:

后背心肺区——感冒胸闷,胸通,心肺机能弱,多吃(杏仁、蜂蜜、梨)

肝木区——长期疲劳,睡眠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肝硬化,多吃(红色、青色食物)

脾胃区——消化不良,胃肠胀气,胃酸过多,腰痛,多吃(黄色食物,如小米、黄豆、玉米、南瓜)

肾水区——膀胱炎,口味重,腰酸,易水肿

臀部坐骨区——月经失调,子宫机能偏弱,痛经,妇科疾病,更年期障碍症,坐骨神经通

双侧肩区——长期肩膀酸痛,头痛,落枕,手脚酸痛,严重者视力衰弱

肩胛手足区——手脚发麻,膝盖酸痛,卵巢机能差,四肢肿胀。


人体背部穴位图   

 痧症的状态:

鲜红色的点状代表病程轻在表皮。

青紫,暗红斑浅密集代表病程长,病程重,毒在肌肤,骨髓。


【1】躺下看大椎——大,特别突出,就是严重性的变形。

【2】感觉身体温度——凉,说明体寒重,热的话还可以。

【3】点按颈椎,并按肩颈——如果点穴疼或酸,说明是肩周炎,如推肩颈不通,则是经络堵塞。


【4】点肩井,天宗,肩夹骨缝——点完后是否有酸、麻、胀、痛、无力、平时手脚冰凉。说明肩部有问题。

【5】推膀胱经——分三段。肺、胃、妇科。   肺推完颜色深红,说明体内有火。胃区颜色发暗或发红,说明胃寒或胃热。   妇科部位有痧粒,说明妇科有问题,如宫寒、疼痛、腰酸背痛。

【6】点腰部穴位——如酸、胀、痛。说明有腰肌劳损,如搓腰部后还凉,说明体内寒气重,可知是宫寒。


【7】整体推背——如背上很凉,肩夹骨处很酸困,则的体内太寒,毒素太多,建议用刮痧或拔罐来治疗病痛,如果不治疗的话,会使体内寒气更重,毒素要不能顺利的自身排出,则会有颈椎病(头晕目眩、头脑缺氧、肢体麻木、整个身体无力,最后导致免疫力下降,再严重就无法正常工作。如配合治疗则身体可通过按摩,加速血液循环,把毒素通过淋巴排毒,也可改善颈椎病及肩周炎,有效改善病痛,增强免疫力)。


【8】刮痧“刮肩颈”——如痧粒较粗、多,且颜色黑红,起泡就说明毒素太重,血液循环太慢,淋巴排毒功能降低,肩夹骨如颜色黑红或起泡,说明有肩周炎,应立即治疗,否则严重的话,胳膊会麻木,无感觉,不能灵活运动,影响工作。刮膀胱经,肺区颜色黑红或起泡说明有嗓子发炎,体内炎症较大,建议多喝温水,否则会引起扁桃体发炎或妇科问题,胃区颜色黑红或起泡说明胃寒或胃干火旺。

刮痧其他注意事项

一、治疗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治疗刮痧时应避风,注意保暖。室温较低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夏季高温时不可在电扇处或有对流风处刮痧。因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通过开泄的毛孔直接进入人体,不但影响刮的疗效,还会因感受风寒引发新的疾病。


二、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治疗刮痧使汁孔汗泄,邪气外排,要消耗部分体内的津液,刮痧后饮热水一杯,不但可以补充消耗部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


三、刮痧后洗浴的时间

治疗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24小时后即可。


更多推荐
身体好不好,一摸三看就知道!只需一招,拔出湿气、甩掉大肚子
384名员工体检,35人查出癌前病变!原因竟是我们常吃的这个…
喝点小酒能软化血管防中风?跟踪10年超50万人研究发现,错的太离谱了!
请不要再用跑步减肥了!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如果觉得好看

请点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